之前有說過,網上情騙是有課程的。FB大家都知,可以測量到用者的性別年齡收入range、今天的Facebook又來一個「釣魚」的:一看這人的FB,照片只有兩三張 (刻意show暖男型象)、生活時報沒言行,一看就知是偽裝的。Messenger我問他是那位朋友的朋友,就顧左右而言他,但不斷主動發言想我回應:「只想成為你的朋友」「你忙嗎?」。哈哈哈,看著一個三流程度的情騙騙子,只能說好笑。 馬上unfriend,省的他接觸到我認識的人。
(不光是情騙,也在社交媒體裡甚至偽造FB專頁,偽裝成你認識的人,誘哄你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例如銀行戶口號碼、「投資」這個那個.... 其他你也許不知道的電騙手段,請瀏覽我另一篇文章:https://www.wrn.tw/content/forum/82673)
(掫要:現在電騙太方便,安裝個看似平常的手機APP、或是上公共wifi、收到冒充/可疑的短訊按它指示的網址、或是借手機被陌生人用一下,都被 hacker攻破,每天都有人被轉走了畢生積蓄。也不要用公共場合的接口來手機充電:接口有機會已經被駭客做了手腳。所以我從不用手機搞網上銀行及電子錢包 :長者不熟科技又有儲蓄,最高危。
某日路過鬧市,有財務公司在發行信用卡,送行李箱,除了填個人資料還要掃瞄或拍照"銀行月結單",現場見到不少長者貪小便宜:或是非銀行的公司擺街站sell信用卡,因為登記人變成授權該公司去查你的信貸評級:資料被賣到電騙黨,完全掌握你有幾多錢來騙,see?)
更新:每幾天就有冒充的速遞公司發來短訊,說你的寄件到了,附一個連結網址的電話,如 click 了進去網址,或是打了該電話按其指示去按手機鍵,又是方便黑客進你的銀行戶口偷錢、抄你的通訊錄去向你的親友要錢了:掌握了科技,電騙黨的效率真可怕,務必提醒身邊人不要掉以輕心。
(手機本身的硬件就在方便黑客,電騙黨和黑客也在不斷發明新的方法攻破你的手機。非要用手機電子錢包不可的話,只放少少錢的獨立銀行戶口、與其他銀行戶口不同的密碼,不要在手機使用"任何其他銀行戶口",如已經在手機使用其他銀行戶口,最好備份通訊錄和重要資料後更換一個"乾淨"的手機及更改密碼。我不是科技專家,請參考手機安全專家的意見)

情騙也進化,除了在FB設立內容虛假的個人專頁,陌生人社交媒體 whatsapp, telegram等等莫名其妙的一句發問來釣魚,太明顯了。現在用的招數是「裝成找錯人」。
最近whatsapp裡某個英國電話(地區也可以是假造的)叫Chris的,說自己來我居住的城市幾天,想約我出來食飯聊天。
我剛好認識一個在英國叫Chris的人但不熟,問對方怎麼認識我,對方馬上露出馬腳不是我認識的Chris。有趣的是,騙子自稱是強X國某大學的交換生,我說你找錯人了。騙子裝作有禮在道歉之後,話題一轉說,可否請教我什麼什麼的(可能是利誘我「投資」、提供敏感的個人資料等等),反正就是巴著不放了。我馬上封鎖,省的繼續浪費時間。
回心一想,之前也有類似的,某陌生「獸醫」找上了我的whatsapp「找錯人」,看來是相同的情騙手段:暗示自己是「高收入人士」來釣魚。
電騙越來越猖獗,因為太方便,並且是集團式工業化經營。聽說,光是一個城市就每天至少有十個人被騙去全部家財:
手機裡陌生人或冒充某機構的,傳過來的檔案、網址,要是你不小心打開了,你的手機就被hack和監視監聽,盜用所有資料和密碼。歹徒甚至索性在街上搶手機,扒手也不少。甚至有Youtuber收到偽裝商談合作的PDF,一打開就被hack了自己頻道的密碼。(所以我從來不用手機來辦銀行事務,也不使用電子錢包)
或是「路人、小孩」裝可憐借用你的手機、借用你的電子錢包幫忙找贖.......對方就可以按鍵/掃瞄來hack你的手機。
現在有AI,可以裝成你,你的熟人的聲音容貌都成。手法日新月異,大家要更新知道騙徒的手法及提醒親友。(關鍵往往是對方抓到你的「信任、貪念、恐懼、同情心、限時下必需做決定」等等 。)
(現在老是看到廣告,展覽中東難民有多慘,大家快捐錢哦!還不是戰爭販子身兼「人道機構」在歛財:況且,中東那樣的部落社會,加上軍火販子要發財、抓孤兒販賣人口,戰火那會停。很多所謂的慈善機構,捐款實際上還不是進了高層的口袋)
香港最近沸沸揚揚的情騙新聞:https://youtu.be/nhBfxpWsl8I?si=cqIcv2PP9EvQ2AYG
某渣男(專業行騙)自稱是律師,約了女網友在五星級飯店吃晚飯,點了最昂貴的菜和香檳,飯後偷偷離開,女網友不得不付帳單:盛惠八萬港元(約一萬美元)。該渣男甚至是事先預約了最昂貴的香檳!
只能說,人無恥便無敵,人無知就很好騙了。
上面吃大餐男生遁逃的新聞, 看了以後, 覺得可能是男生搶到跑掉的先機, 女生也可能是來騙大餐的
一般初次見面通常是喝咖啡或吃個簡單的套餐, 聊聊天如果感覺合得來, 再約下回
一來就是星級飯店的高級餐, 合理嗎?
人不知理定有祸,事出反常必有妖,言不由衷定有鬼,邪乎到家必有诈。
~So many books, so little time-Frank Zappa~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Line其實也很多騸子,之前收到一則留言:"X醫師,家母有事,臨時想改其他約診時間。"我回覆,我不是醫師;對方就道歉說傳錯人了。然後開始噓寒問暖,問你在忙什麼?沒二天,直接稱呼名字(不是X小姐),我沒理對方,就是已讀不回。對方也不放棄,一直傳了近二週吧?不知是看我都不回放棄了?這幾天沒再有問候的訊息;我不封鎖對方,就是純想看戲,看他還想搞出什麼名堂來。至於FB,倒是有人想加好友,傳了在國外旅遊的美景照片,還有在機上和別人喝美酒等的照片,甚至還有一支泡功夫茶,然後一臉享受的影片,還蠻有趣的。
PS:Line顯示若用真名,真的容易被拿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