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君憐

幸得君憐
作者:

圖書資訊

內外曼: 
言情
出版社: 
書系編號: 
43
出版時間: 
2005-02-25
2
我的評比:無葉 平均:2 (1 vote)

聽說,外面的人都說她已經不是黃花大閨女 聽說,外面的人都說她半夜三更都和男人在一起 所以她長到了十七歲,都沒有人上門提親—— 被人說得這樣難聽,換做別家的閨女 怕是要每天哭得慘兮兮 可事情發生在她身上,她只當笑話聽—— 呃,她也不能怪別人愛造謠亂嚼舌 因為那些「聽說」其實都是事實 她真的夜夜都和祕密情人廝混在一起 而且她的情人體貼又有心,還說要娶她為妻…

回應

2
我的評比:2葉

**本書為限制級,此篇心得亦為限制級**

 

之前有其他讀友開始看阿潼,於是輸人不輸陣的我直接尬廣跟上一波。

目前看了三四本,阿潼的書大致上是以床戲為主,劇情為輔或根本沒有,評分自然得要用另外一套標準,像是某本我評分比較高的《狼王逐月》,我給的評價就是簡單直白的三個字(不含標點):

打炮,讚

 

這類的書比較難從劇情上判斷優劣,比較雷的或許就是一直打炮+沒什麼劇情(或劇情很瞎),而這本《幸得君憐》值得被特別拿出來提的理由是:它的床戲實在太前衛了 

我陷於一種又想大聲推薦又想叫大家避開的錯亂狀態XDD

 

 

 

 

 

 

首先開頭第一章便是男女主角用熱烈的拍手聲來迎接讀者,告訴讀者三件事:

  1. 這是紅櫻桃沒錯
  2. 這是阿潼沒錯
  3. 這對主角已經暗通款曲長達年餘了

可以,這很阿潼。

 

不過再來第二章我就萬萬沒想到了。

男主角離開女主角的閨房後,回府後又慾念未消的和他的兩個婢女……拍起手來

沒錯,第二章,是,男主角,跟,他的,兩名婢女,的,床戲

上一章還在講述男主角這一年來多麼寵愛這個只能夜間幽會的女主角,結果下一章變成「他偶爾還是會跟以前廝混過的女人春風一度」,從寡婦一路招惹到自家婢女。

其中一句「他無聊的時候,就拿她們打發時間,三個人什麼花招沒玩過?」實在看得我都呆了,寫得這麼赤裸是可以的嗎XDD

這場床戲甚至涉及其中一名婢女的觀戰 DIY,實在有夠前衛我笑到差點瘋掉XDDD

 

總之男主角一方面珍視女主還禁止別人說女主角的壞話,一方面又和兩名婢女春風一度,好不快樂

連男主他哥都不信花心的男主有辦法一輩子只守一個人,然而「雖然現在還有別的女人,甚至才從女人身上下來」的男主還是相當有夢最美的說:「成親前,我打算連我房裏的丫頭都遣出府去」,決定斷絕與其他女人的關係,專心守著女主。

 

鬼才信XDDDDDD

 

 

但你以為這樣就完了?

 

第三章回溯了男女主角一年多前的初次相遇,當時女主角要去妓院送貨,卻從窗外瞧見了正在房裡和妓院花魁共赴巫山的全身赤裸的男主角。

沒錯,第三章,是,男主角,跟,妓院花魁,的,床戲

總之女主角跟男主角(的小兄弟)不打不相識,這一撞見,女主角自然就認得了男主角(甚至連對方的小兄弟都打過照面了),男主角卻不知女主角曾經偷偷待過搖滾區。

 

第四章繼續回溯男女主角一年多前的第二次相遇,這次的男主角有穿衣服,不過有沒有穿都沒什麼關係,反正他就算有穿,也很快就會脫掉了。

總之男主角在路上撞到女主角,然後他被女主這名陌生路人吸引注意力後,就這麼當街和女主啪了起來

這根本就是性侵害了……

然而「他無理的動作,並不會讓她討厭,她誠實的面對身上感受到的舒服感覺」

 

完事後,男主驚訝於「從來沒有一個女人能在性愛中讓他迷失自我、失去控制…(略)…而將他高貴的種子完全射在她體內」。

妙蛙種子表示:種子種子

 

 

稍微整理一下床戲表

第一章 男主角和女主角 某天晚上
第二章 男主角和兩名婢女 接在第一章當晚過後
第三章 男主角和妓院花魁 一年前某天
第四章 男主角和女主角 一年前某天(※註:野戰)

 

兩個主角一試成主顧之後,便這樣穩定地維持肉體關係長達一年,男主實在太鍾情於女主(的肉體?),決定迎娶女主,後半冊大概就是講這些事情,但接在前四章驚濤駭浪的四場床戲後,我已經完全不在乎了。

 

倒是有個砲灰男配對女主一見鍾情所以不斷示好告白,女主回應他:「我們只見過兩次面,你了解我嗎?」

可是妳跟男主只見了兩次面就合體了欸XDDDDDDD

妳這個雙標王XDDDDDDDDD

 

 

至於為什麼這樣的劇情有兩葉?其實這也是古代的現實啊(嘆)

而且作者真的很敢寫,沒有讓男主角直接一見鍾情後就馬上收斂性格,而是「貪吃的貓兒不可能完全不偷腥」,不過我猜這兩人婚後男主角一定照樣偷吃啦XDDD

 

 

tag: 和女主角以外的人上床、前往巫山的那條路上太多人了好擠

已有 3 人投票
這篇評鑑很讚?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金庸《白馬嘯西風》